在2025年上半年,聚乙烯行业在产能扩张、国际贸易环境和地缘政治形势等多重因素交织下,展现出“高增长、强波动和新平衡”的显著特征。以下从四个核心维度总结行业的关键动态,为从业者提供趋势参考。
1. 产能扩张达到新高,供应侧格局重塑。
中国的聚乙烯行业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加速增长,新增产能373万吨(同比增长21.6%)。总产能现已达到3826万吨/年。主要新项目包括:
- 内蒙古宝丰:110万吨全密度单元
- 万华化学:25万吨高压装置
- 山东新时代:45万吨HDPE + 25万吨LLDPE生产线
- 埃克森美孚(惠州):123万吨mLLDPE设施 产量达到1615万吨(同比增长16.6%),创下国内新纪录。
2. 中美关税“先紧后松”,贸易节奏呈现阶段性波动
在上半年,聚乙烯进出口贸易受到中美关税政策的显著影响,呈现出“先抑后扬”的节奏变化:
一月至四月:关税升级导致短期市场压力
中美关税摩擦逐月升级,聚乙烯相关产品的关税曾一度上升至125%。受此影响,国内PE出口订单显著缩减。市场对需求前景的担忧加剧。再加上供应增加的预期,塑料价格受到阶段性压力而下跌。
自五月以来:关税放宽促进贸易复苏
随着日内瓦会谈达成共识,91%的额外关税被取消,市场信心迅速回升:
- 有利政策直接推动了聚乙烯价格止跌回升,产业链的采购热情恢复。
- 出口方面出现了“抢单”效应。企业在早期急于交付积压的订单,5月份的出口量环比增长超过15%;
- 进口采购策略从“保守观望”转变为“按需补货”,贸易流逐渐恢复正常。
3. 地缘政治影响6月以色列-伊朗紧张局势导致:
- 油价飙升影响石化行业
- LDPE的投机交易(伊朗供应中国进口的48%)
- ·美国西海岸港口拥堵导致的物流中断
4. 进出口均增长,贸易格局凸显区域协同
从2025年1月到5月,国内聚乙烯进出口市场实现了同步正增长,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:
进口:中东仍然是核心来源,替代采购的趋势开始出现
从1月到5月,国内聚乙烯进口达到596.5万吨,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3.24万吨,同比增长7.82%。从区域来看,中东仍然是最大的进口来源,占进口的48%(286.15万吨)。
值得注意的是,由于国际物流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,企业的进口策略变得更加灵活:美国西海岸港口的持续拥堵导致物流成本增加和交货周期延长。一些企业已开始增加来自东南亚和欧洲的替代来源采购,多元化进口来源的特征初步显现。
出口:东南亚市场持续增长,增长势头稳定
在同一时期,国内聚乙烯出口达到415,300吨,同比增长7.81%(增加30,100吨),出口增长率基本与进口持平。从流向的角度来看,东南亚凭借地理接近、产业链互补和需求潜力,仍然是中国聚乙烯出口的核心市场,占总出口的70%以上。随着国内生产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的提升,出口对行业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。